會稽山:香港推廣夜市到底離地還是貼地? 文:會稽山

筆者最近去了台灣旅行,每到一地,夜市幾乎是必定打卡項目,吃喝玩樂一應俱全,而且價格還十分親民,不但本地人熱衷,也深受遊客青睞,所有夜市都人頭湧湧,相信對於經濟和就業都有十分正面的作用。當時筆者還感慨為何香港沒有類似的地方,結果回港後立刻就看見有立法會議員提議推動夜市經濟,這既可吸引市民留港消費也可吸引遊客來港,可謂是十分貼地的建議,結果卻看到引來「離地」的批評。筆者不禁好奇,如果價廉物美的夜市「離地」的話,難道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,推廣奢侈消費才貼地?

由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陳凱文撰寫的這篇批評文章,羅列的夜市「離地」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項:首先是因為19年的黑暴,破壞了內地居民對香港的印象;其次是內地消費模式轉變,更流行網上購物;第三是內地或海外有更佳的出遊、購物選擇。他認為,這些因素導致內地遊客訪港意欲下跌,因此即使推廣夜市也於事無補。其實以上這些所謂的理由,和夜市根本沒有多少關係,更像是在唱衰香港的旅遊業,而且如果逐條分析,其實也基本上都站不住腳。

首先,黑暴確實嚴重破壞了內地居民對香港的印象,現在仍在修補當中,但從數據上看,香港還是非常受內地居民歡迎的。據統計,今年上半年訪港內地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,依然佔內地出境遊客總數的八分之一,雖然數字遠不及疫情之前,但國內的出境遊本就仍未恢復。而事實上,自由行政策推出至今,內地不少人其實已經多次遊港,對香港的興趣不如以往十分正常,因此香港才需要推廣新的賣點,以吸引內地遊客,夜市正是可考慮的選項之一。

其次,內地的網購早已十分普及,但在疫情前依然有大量遊客喜歡來港購物,正是由於網購始終有各種限制,否則如何解釋內地依然有大量的線下商戶?至於自通關以來內地遊客的消費不如預期,和香港本身關係並不大,其主要原因一是內地經濟這幾年本身就不景氣、民眾收入縮水不少,二是內地居民返回時海關會嚴查所購買的物品,一旦超額就要繳稅。如此看來,夜市價格廉宜,又不存在繳稅的問題,對內地遊客難道不是更有吸引力嗎?

第三,內地或海外的確同樣有許多十分吸引的旅遊目的地,但陳氏卻拿內地的21個自貿區說事就有點貽笑大方了,事實上這些自貿區絕大部分都是充當改革試驗田的作用,目的是為了促進經貿發展,和旅遊、零售基本上沒有關係,唯一一個有關的是陳氏重點提及的海南自貿區。只不過對國內稍有了解之人都知道,海南旅遊早就名聲掃地了,各種坑蒙拐騙層出不窮,筆者當年去之前已經參考了大量防騙指南,去到後萬般小心還是免不了上當受騙。香港雖然偶然也有害群之馬,但是和海南相比,購物消費體驗真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。

最後再說一下對本地居民的吸引力,就筆者在台灣夜市親身經歷,隨處可見來自香港的遊客,既然他們喜歡逛台灣夜市,為何就能斷定他們對本地夜市不感興趣呢?事實上,不少港人都批評現在的商場內大多都是連鎖商戶,可謂千篇一律毫無新意,而且價格不菲,因此不少人才更喜歡北上消費。如果香港能推出類似台灣的夜市,對消費者而言至少多了一個選擇,而且相對低廉的價格,基層家庭無疑也能受惠。

總而言之,陳氏這篇錯字連篇的文章看下來,給筆者的感覺更像是為了批評而批評、為了唱衰而唱衰,和以前的反對派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再強調「空談誤國,實幹興邦」,對香港同樣適用,批評是十分容易的事,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大堆現實中的問題,但如何解決才是關鍵。香港經濟本就深受疫情打擊,在通關後不但遊客恢復不及預期,連本地居民也熱衷北上消費,大家想方設法改善經濟值得鼓勵,一味批評又有什麼建設性?更何況很多批評根本站不住腳。希望香港能少一些只知誇誇其談的所謂名嘴名筆,多一些默默耕耘的實幹者。

文:會稽山

學研社成員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